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

鑿壁借光?抑或向壁虛構?(一):社會學之始



AURA2478


傳播理論常被批評為「無根之學門」,儘管該領域學者常自稱「因處於學科交界」,但果真如此?


而由社會學成長茁壯的背景,自有他領域學習之處;然大業得成,端視改革者能否誠惶誠恐,戮力為之?










傳播理論常被批評為「無根之學門」,儘管該領域學者常自稱「因處於學科交界」,但果真如此?


而由社會學成長茁壯的背景,自有他領域學習之處;然大業得成,端視改革者能否誠惶誠恐,戮力為之?


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
研究社會科學發展史,我們可以理清脈絡,那就是自然科學的發展,遠早於社會科學的發展。


就算上溯自孔德(Comte)在1839年創立「社會學」這個概念,也僅止堪堪百餘年矣,和由中世紀歐洲以練金術為近代化學的濫觴,相距甚遠。再加以當時(19世紀)是啟蒙運動的全盛時期,充滿了對人性的樂觀、進取精神,相信「用我的手掌握天」等勝天思維,加以神學陵夷、理性上升,社會學就在這個時代氣氛中,誕生,然後成長。


我們知道,一門新設的學科,不但知名度低,更要接受既有學界的質疑「汝,何成學科?」此問不但是當時「社會學」的考驗,也正是今日傳播研究所面臨的嚴峻考驗。在命運的分歧點上,社會學憑藉眾多前輩的養分灌溉,得以抽枝發芽;但傳播研究至今,仍未脫離命運的十字路口。


對此,我們可以借鏡社會學之父孔德之行。


既然當時自然科學已是一門高度發展的學科,因此孔德便以自然科學為師,吸取其科學哲學。簡單講,乃視「社會」為一客觀的實存物,而研究者以科學的方法[1]去瞭解這個獨立於人們之外的「社會」。


在理論構築上,他不但強調「社會學」是「社會科學」(Social Science),更是「社會物理學」(Social Philosophy),孔德企圖以物理學這已存而久之的學門加以類比,成為社會物理學,這可以說是一種學科之間的繼承與接枝。縱然以今觀古,也許覺得這個類比不倫不類,但在只有自然科學的當時,此繼承說可謂巧妙增加其學門合理性的良策。


再者,他提出「三階段法則」,指出人類精神的線性進步途徑,那便是神學時代(Thological Stage玄學(形上學)時代(Metaphysical State實證哲學時代(the Positive Era)。依照此一知識進程,社會學是實證哲學年代的產物,是新的科學、最後發展出的科學,統括有一切科學的領域,且是所有科學中最複雜的。在此一信念下,孔德和其他社會學先驅,如史賓塞(Spencer)、涂爾幹(Durkheim)等人的努力下,得爾卓然成家,翩翩成為一門獨立學科。





延伸閱讀:








[1] 在此特別指實證論的觀察與實驗法,但我們不能忘記孔德也提倡歷史比較法,以瞭解社會現象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。